现在位置:首页> 范文 > 技术合同 > 2016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

2016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

时间:2012-06-27 03:18 技术合同 专业就业前景排名2016

  机械工程专业(mechanical engineering)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6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欢迎大家阅读。
  2016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一、2016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关注理由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规划和发展,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一提到机械,也许有些同学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手执扳手,正在机械前面忙碌,浑身被弄得脏兮兮的画面,于是对该专业不感兴趣。但通过学习该专业的学子感受“我是学机械的,现在已经毕业了,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是属于难得的好就业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后很都工作都能做,可以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在汽车、电子、机械行业还是很受欢迎的”,才发现该专业虽然课程多,学起来并不轻松,但就业却相当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开发低公害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械性能的铝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新材料、研究提高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与开发减震降噪的机械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多以“ 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培养方向,“宽口径”是指立足机械学科的知识体系,将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适应宽广的工作领域;“厚基础”体现在加重数学、力学等学科基础类课程;“重实践”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工程训练。主要课程一般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单片机、电力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编程与应用、auto cad、proe、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轩辕文献网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由于专业方向多,有的侧重机电一体化,有的侧重机械设计,有的专攻液压的,还有学工程机械等。不同的专业方向会影响就业的行业选择,一般来说,学机械设计的一般能去设计院或者是工厂做设计员,较多需要深造;学机电一体化的一般都进工厂;液压研究的主要是科研等;学工程机械的能去一些工程机械生成厂家,或者去路桥施工单位等。因此,该专业的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从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来讲,比较适合男生,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女生很少,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也更倾向于男生。
  二、机械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自动检测、机械结构分析、液压系统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备电气控制与修理、现代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金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机修钳工综合实训、机床排故与检修实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实训及鉴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科研院所、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技术分析,从事各种机械、机电产品及系统、设备、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控制、编程,数控设备的开发、计算机辅助编程,工业机器人及精密机电装置、智能机械、微机械、动力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以及从事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机械、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系统的技术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设备控制的基本能力。
  三、机械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应用cad及分析软件从事各种机电产品及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如:进行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智能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
  
  四、机械工程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1. 上海交通大学 a++
  2. 华中科技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4. 西安交通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
  7. 湖南大学 a
  8. 北京理工大学 a
  9. 重庆大学 a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大连理工大学 a
  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3. 中南大学 a
  14. 吉林大学 a
  15. 燕山大学 a
  16. 同济大学 a
  17. 西北工业大学 a
  18. 天津大学 b+
  19. 山东大学 b+
  20. 华南理工大学 b+
  21. 西南交通大学 b+
  22. 北京科技大学 b+
  23. 东北大学 b+
  24. 东南大学 b+
  25. 合肥工业大学 b+
  26. 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b+
  2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b+
  28. 江苏大学 b+
  29. 北京交通大学 b+
  30. 北京工业大学 b+
  31. 太原理工大学 b+
  32.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3. 东华大学 b+
  34. 上海大学 b+
  35. 南京理工大学 b+
  36. 浙江工业大学 b+
  37. 浙江理工大学 b+
  38. 武汉理工大学 b+
  39. 西安理工大学 b+
  4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
  4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b+
  42.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43. 太原科技大学 b+
  44. 长春理工大学 b+
  45.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46. 上海理工大学 b+
  47. 福州大学 b+
  48. 山东科技大学 b+
  49. 武汉大学 b+
  50. 武汉科技大学 b+
  51. 四川大学 b+
  52. 西南石油大学 b+
  53. 长安大学 b+
  54.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b+
  55. 中北大学 b
  56. 沈阳工业大学 b
  57. 大连交通大学 b
  58. 沈阳建筑大学 b
  59. 青岛理工大学 b
  60. 兰州理工大学 b
  61. 天津工业大学 b
  62. 沈阳理工大学 b
  6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b
  64. 河南理工大学 b
  65. 北方工业大学 b
  66. 天津科技大学 b
  67.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b
  68.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b
  69.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b
  70. 辽宁科技大学 b
  71. 苏州大学 b
  72. 常州大学 b
  73. 河海大学 b
  74. 江南大学 b
  7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
  76. 郑州大学 b
  77. 长江大学 b
  7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b
  79. 武汉纺织大学 b
  80. 湖北工业大学 b
  81. 长沙理工大学 b
  8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83. 重庆交通大学 b
  84. 陕西科技大学 b
  85. 新疆大学 b
  8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b
  87. 三峡大学 b
  8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b
  89. 重庆理工大学 b
  90. 内蒙古科技大学 b
  91. 沈阳化工大学 b
  92. 大连工业大学 b
  93. 辽宁工业大学 b
  94. 江苏师范大学 b
  95. 武汉工业学院 b
  96. 西安石油大学 b
  97. 西安工程大学 b
  98. 青岛大学 b
  99. 大连大学 b
  100. 宁波大学 b
  101. 福建农林大学 b
  102. 西南林业大学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