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视频教程 > 康熙大帝 > 《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康熙王朝》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康熙王朝》观后感

  温故历史大剧,就像在和剧中的人物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题记

  《康熙王朝》这部大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播出已接近20年了。早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对这部电视剧情有独钟:为什么皇帝穿龙袍;大臣们穿官服,清朝人为什么梳辫子…… 这些好奇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童年。上了小学高年级之后,稍大一点的我利用课余时间再次温故这部电视剧。那个时候的我开始关注剧情,短短几十集的剧集就能把一个“帅气逼人”的青年康熙变成垂暮之年的老人。凭借那时候的理解力,我只是懵懂的感受到了这位伟大的皇帝为了江山社稷一生操劳,而他的皇子们显得那么不成器。高中三年因为学业压力就没再怎么看它,直到高中毕业以后,我又重新审视这部大剧,感受又是不一样的 。

  纵观康熙皇帝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坎坷的、充满危机的一生。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的谋略,一步步化险为夷。在他16岁的时候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20多岁就迎战以吴三桂为首反叛的三藩。待平定了三藩后,30多岁的康熙帝把目标转向台湾。并重用姚启圣施琅等汉人,全力训练水师造船铸炮,一举收复台湾这个“疥癣之疾”,完成了海峡两岸的统一。在安定了东南沿海,大清朝国富民强、粮饷充盈人心稳定之后,已过中年的康熙两次御驾亲剿葛尔丹并击退侵扰我东北边境的沙俄,彻底解决了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各种隐患,一手打造维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康乾盛世”。他不愧是千古圣君,其做人之道、用人之道、治国方略、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康熙皇帝幼年即位,自即位以来朝廷外群雄争霸,蠢蠢欲动;朝廷内勾心斗角,杀机四伏。康熙皇帝虽励精图治,但屡屡受到权臣鳌拜的牵制与阻挠。面对鳌拜,康熙忍,表面处处依靠鳌拜,实际里拉拢大臣、提拔亲信,等待时机,逐步提高自己与鳌拜抗衡的能力。在铲除鳌拜的过程中,他安排自己的卧底给亲信巍东亭,开始走向了服从理智而丢弃感情的过程,开始怀疑任何人,开始变得可怕。如若不然,他的身家性命和大清的基业将变得岌岌可危。作为皇帝,他不得不这样做。其实在看“少年康熙智除鳌拜”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还是蛮同情鳌拜的。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才发现让鳌拜由大清国开国功勋一步步走向国贼,走向不归路的,是他信任的党羽们,是那个所谓的“皇叔”班布尔善。他才是串掇鳌拜谋反,《康熙王朝》观后感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始作俑者。在那间小屋子里,班布尔善和鳌拜的党羽们拉着鳌拜秘密谋反,其他人的巴掌上都写着“废”字,唯独鳌拜写的“隐”字。也许他本来不想谋反,不想做一个千古罪人。而他的“交友不慎”却一步步将他推向欺君罔上的万丈深渊。

  铲除鳌拜之后,青年康熙又把战略目标转向了西南边陲。当时的云南、广东、福建等省份皆由吴三桂等三个藩王掌控管理。在那几个省,老百姓只认藩王不识皇上,藩王们私下里招募兵马暗中扩大实力,这让年轻气盛的康熙帝忧心忡忡。更何况三位藩王功高盖世独镇一方,朝廷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银两供他们养兵,日渐空虚的国库自顾不暇,更没有余力再养三个藩王了。于是少不经事的康熙帝决定立即裁撤三藩。这一道乾坤独断、急于求成的旨意最终导致了三藩皆反、半壁沦丧。在战局不利,一败再败的局面下,康熙帝六神无主,决定迁都退位。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在最危难的时刻鞭策他、给予他勇气,并诏告跪在宫外人心惶惶的大臣们,说那个旨意是她下的,稳定人心的同时为皇帝驳回面子。重新振作起来的康熙帝重用汉臣周培公,破察哈尔、平三藩,成功解除了朝廷的危机。在“平三藩”这段剧情中,我最佩服的还是才华横溢的周培公。周培公初到京城,在拿着皇上的帝师给的推荐信的情况下,没有走后门,硬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能被康熙帝重用。在入朝之后,周培公仗义敢执言,不惜得罪皇帝也要把撤藩的利害风险给一一举出。在得知吴三桂举兵造反之时,大臣们惊恐失措皇帝悔恨不已,也只有周培公能理智冷静的把当前所有的应对措施列举出来。在平定了三藩之后,满朝文武都担心周培公会成为第二个吴三桂,康熙帝为了满朝文武和八旗将士的团结,把本该封赏的周培公调回朝中,最后发到盛京。一呆就是十一年。在那漫长的十一年里,周培公独处雪国,埋没清白,无怨无悔,穷十年之功为皇帝著了当时最精最全的“皇舆全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位二十余年的康熙帝深知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巨大隐患就是西北崛起的蒙古葛尔丹。然而要想祛除这个心腹巨患首先收复台湾这个“疥癣之疾”。此时的康熙帝春秋鼎盛,做事情沉稳周全。他深知“取天下在于用人才”。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启用先帝不用的姚启圣,使这个孤傲酸腐而又有治理才能的“怪人”踏踏实实的为收复台湾出力献策。他深知八旗兵勇只能在陆地上称雄,不懂海战。于是苦练水师和海将,花巨资制造新式战船和红衣大炮,历经数年时间铸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防线,为平台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实力基础。他深知一切以大局为重。为了推行“北抚南剿”的策略,他对日益猖狂不可一世的葛尔丹一忍再忍,甚至为了安抚葛尔丹让他不作乱,给朝廷争取三到五年的时间,不惜把自己的爱女蓝齐儿下嫁给葛尔丹。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换回台湾诸岛的顺利收复;为了昭示大清远胜于大明,换取前朝遗臣逸民们的心。

  康熙帝收复台湾之后,东南沿海各省税收稳定,国家日渐富庶,国库日渐充盈。然而与此同时,西北的葛尔丹正在疯狂的扩张,企图与清王朝争天下;东北边境长期以来受到沙皇俄国军队的不断侵犯滋扰,这些外来入侵者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帝在“平三藩”、“收台湾”的时候,坚持着“北抚南剿”的策略,对这些外部侵略者一忍再忍,甚至将自己的爱女嫁给自己的仇人以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在若干年的发展经济、提高国力之后,已过中年的康熙帝分两次亲征葛尔丹,最终荡平了准噶尔。在“征讨葛尔丹”这部分剧情中,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在第一次亲征时,在面对企图休战的女儿的时候,康熙帝的那句 “射死一切胆敢抗天者”,是多么的霸气,也是多么的无情。两军阵前,谁要是影响了士气谁就得死,也包括他的女儿。康熙首先是一个皇帝,其次才是一个父亲。皇帝是无情的而父亲是疼爱自己的女儿的,可想而知当一个皇帝是要承受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痛啊!还有后来康熙剿灭葛尔丹后,康熙帝想带着蓝齐儿回京城而蓝齐儿执意要留在准噶尔。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康熙为她留下一辆龙撵,说着“朕想你,想你”。剧中蓝齐儿望着寒风中矗立的老父亲,也许不会太恨他了吧。

  随着索额图明珠两党的日益壮大,党争日盛而波及到皇长子和皇太子。描写党争的那一段剧情是我最不忍心看的。权臣之间明争暗斗,康熙帝可以祥作不察、左右权衡互相牵制;然而党争却要波及到皇子之间骨肉之间,这也是历代皇帝最不想看到的。皇太子与皇长子之间的关系原本是很好的,从“胤禔犯错被罚跪皇舆全图,胤礽陪哥哥同跪”那一集就可以看到。假如他们生在普通百姓家,很可能会是一对很要好的兄弟;然而他们都生在帝王家,身不由己。胤礽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失去母爱,被康熙过分关怀,被索额图利用逐渐失去本色,变得暴戾恣睢、优柔寡断、好逸恶劳。而胤禔原本性情豪放单纯,他的母妃却没有对他的发展起到一丁点好的作用;不是挖苦他一辈子只能做太子的奴才就是怂恿他争夺太子之位。终于,原本那么优秀的皇长子却变的充满妒忌,仇恨甚至残忍的杀戮。不由得让我体会到一个人的发展,家庭教育实在是太关键了,值得深思。

  皇帝难当,他要抛弃七情六欲,割舍儿女情长,最后很可能落个孤家寡人。记得最后一集的开头,老年康熙坐在皇宫的园子里独自发呆,太监给他讲笑话也提不起他的情绪。他也许在想他的祖母,也许在为对不住容妃和蓝齐儿而后悔,也许......悲情的镜头不断上演,千叟宴上,容妃被马桶砸死,忠诚了他一辈子的同窗也老死在他的龙榻上。如果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最后的剧情的确渲染了一层悲凉的气氛。回想人生只有短短几十载,刨去前十几年的少不经事和后二十年的颐养天年,真正拼搏大有作为的也就当下。珍惜时光,好好作为。

王朝 观后感

1、观电视剧《过把瘾》有感 电视剧观后感(2016-01-03)

2、《搞笑一家人》电视剧观后感(2016-01-03)

3、电视剧《东陵大盗》后感 电视剧观后感(2016-01-03)

4、电视剧观后感600字(2016-01-03)

5、花千骨电视剧观后感(2016-01-03)

6、观《国家审计》电视剧观后感(2016-01-03)

7、《西游记》电视剧观后感(2016-03-02)

8、电视剧观后感400字(2016-03-02)

9、xxx电视剧观后感600字(201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