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演讲与口才 > 演讲稿 > 结合泾川县情况谈扶贫攻坚

结合泾川县情况谈扶贫攻坚

1994年3月,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关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八七"的含义是:对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从1994年到2000年)基本解决。以该计划的公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该计划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烟花美文网www.39394.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结合泾川县情况谈扶贫攻坚供大家参考选择。

  结合泾川县情况谈扶贫攻坚

  甘肃泾川借外力扶贫攻坚

  本报讯 记者李琛奇 通讯员徐青报道:为进一步壮大社会扶贫攻坚力量,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步伐,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今年将积极从省外引进“双联”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户脱贫。

  甘肃省从2012年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泾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714元,增加至2014年的5480.3元。泾川县积极引入社会帮扶力量,与县上的贫困村对接。目前,除了省市县乡175个单位4318名干部开展“双联”帮扶活动,县上的1860名先富群体也踊跃加入到“双联”之列,他们在引领贫困群众进入市场、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泾川县突出“五个聚焦” 整合力量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今年来,泾川县抢抓“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机遇,以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持续深化“双联”行动为抓手,整合力量,聚焦发力,全力谋项目、争资金,抓产业、促增收,强基础、惠民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多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一是突出领导力量聚焦,切实靠实各级责任。全面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和领导包抓责任制,按照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包抓1个精准扶贫示范村,所有县级领导每人包抓2-3个贫困村的原则,将全县91个贫困村的脱贫责任进行分解靠实,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县级领导包抓。认真落实乡镇、双联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机制,在原有双联帮扶机制不变的前提下,为每个贫困村增加一个帮扶单位,真正把各级领导力量聚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形成了集中领导力量抓扶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突出工作队伍聚焦,多方凝聚帮扶合力。积极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等力量,组成91支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蹲点帮扶,确保驻村蹲点常态化。选派县直部门负责人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抽调科级干部包抓575个村民小组,帮助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同时,组建了15个乡镇党委书记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建立根据扶贫攻坚推进情况动态调整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的帮扶机制,形成了凝聚各方力量,聚力攻坚扶贫的帮扶工作格局。三是突出项目资金聚焦,着力破解资金难题。按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将县上当年新增财力的20%约600万元列为扶贫专项预算;对集中清理的财政账户滞留资金的50%约16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工作,全力支持贫困乡村富民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民教育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扶贫工作中的杠杆作用,统筹整合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易地搬迁、水利水保、“五改三建”等项目资金,先后修建柏油路16.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35.2公里,改造农电网57.8公里,有效解决了贫困片区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吃水、行路、用电等问题。
      四是突出双联资源聚焦,持续优化帮扶载体。紧盯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多方整合全县双联单位资源,为项目资金实力雄厚、干部队伍精干的县直单位各增加1个双联村,对91个贫困村进行定向帮扶,先后协调各类项目54项652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乡村项目资金短缺和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全力推动扶贫开发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双联”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1350名双联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积极支持企业团体和成功人士参与双联行动,带领贫困群众发展增收产业,学习致富技能,切实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五是突出考核考评聚焦,有效激发队伍活力。把精准扶贫作为开展“工作落实年”的重要内容,创新评判方式,加大考核权重,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促使各乡镇各部门将主要精力聚焦到扶贫攻坚上;按照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工作要求,对现有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加大扶贫攻坚在整体工作中的考核比重,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导向,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单位加大奖励力度,对考核排名靠后的严肃问责;同时,把扶贫工作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真正体现出依托考核深化扶贫攻坚的导向作用。

  聚焦最大政治强化使命担当 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役

  ——访中共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

  2015年,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最大的民生,严格对照省市“1+17”、“2+19”工作方案,按照“紧盯一个目标、推行四化模式、突出五个聚焦、推进六大攻坚、坚持五个结合”的“14565”思路计划,以黑梁河流域、泾汭河面山、红河流域、北部干旱山塬区4个特困片带为主战场,举全县之力展开脱贫攻坚战役,贫困乡村发展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县脱贫退出23个村4292户1.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13%,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6年,我们将准确把握决胜决战的内涵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紧紧盯住增收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三大着力重点,在力量整合、资金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聚焦发力,确保年内实现30个村1.4万人稳定脱贫,为2017年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突出以上率下,全方位集中领导力量。坚持各级领导一线抓谋划、破难题、促落实,逐级签订脱贫目标责任状,细化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包抓贫困村机制,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包抓一个示范村,34名县级领导各包抓1-2个贫困村,切实厘清联系领导、联村单位、乡村组织、驻村工作队责任,集中用力,挂图作战,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上下衔接、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把深化“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和“非公经济人士精准扶贫建功行动”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展示作为的重要职责,通过领导干部走访对接,引导1000名致富能人、产业大户、非公企业人士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先富群体履行社会价值搭建平台,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提供抓手。

  二是注重县级统筹,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把整合项目资金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采取县级统筹、项目扶持、贷款贴息、群众自筹等方式,多方整合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危房改造、农村道路、易地搬迁、水利水保等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账户滞留资金的50%和新增财力的20%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全力抓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工作,确保全县精准扶贫资金投入达到5亿元以上,有效解决贫困村基础条件改善和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制约难题。

  三是强化首位支撑,多元化培育富民产业。把群众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的首位支撑,按照“塬区果畜、川区菜畜、山地杂果”的思路,新建果园4万亩,发展核桃、山楂、油用牡丹等经济林1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以上,新建日光温室100座、大中拱棚1000座,贫困群众人均产业增收2000元以上。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发展产业,以去行政化为重点,全力规范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精心抓好中信公司油用牡丹、30兆瓦光伏农业并网发电、正大饲料公司万口生猪、陕西杨凌忠妮公司千亩树莓、北京未来四方集团双千亩菊粉等产业基地建设,切实提升产业效益。

  四是聚焦最大短板,整区域改善基础条件。坚持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聚集,突出整区域规划,节点式布局,组团式建设,联片区突破,精心实施道路通畅、安全饮水、动力电覆盖、公共服务“四大工程”,建成通乡通村油路(水泥路)21条153公里;实施6个贫困村1025户自来水入户工程;新建、改造农村电网90公里。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68处、乡村舞台30个、村级幼儿园97所,乡镇卫生院周转房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0个。积极推行社会化服务、自助式养老新模式,新建幸福大院6处,解决200名鳏寡孤独老人养老难题。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节点式打造中心村庄。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激发群众热情、提振小康信心的重要举措,按照整村搬迁、村内搬迁、就近搬迁、集中安置四种模式,以自然条件较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为节点,整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对黑梁河川区居住在河南面、半山台的所有村民小组和红河川区、北部山塬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贫困户整体搬迁,新建安置区10个,高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成危房改造2800户,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催生回乡创业、本土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干群同心、聚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赵永刚整理